《我的销魂场景未删减资源》
中新网杭州8月5日电 (记者 陈溯)每年节电收益约10万元、每年发电收益158万元……在杭州市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产业园已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茧SPACE产业园位于杭州市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红丰路502号,是一个聚集生物医药、配电装备制造、商业办公等多业态的产业园区,聚集企业17家。2023年,顺应我国“双碳”目标,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启动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项目,2024年6月建成,成为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产业示范园。
示范园以“替碳、降碳、固碳、易碳”的思路,布局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光储充一体化等微电网系统。同时,对园区楼宇暖通空调、照明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建设了绿色低碳餐厅、废旧材料回收系统,还自研IXMS能碳管理综合平台,对园区的能源生产消耗、碳排放、能效表现等进行综合管理和可视化展示,确保光伏发电消纳最大化和电站的整体效率。
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兴向中新网记者介绍,园区楼宇内的空调经过节能技术改造,可以自定义启停时间、设定温度锁死或限定上下限、按人流及温度动态调节、传感器触发按需供冷照明等控制策略,避免过度供暖、制冷、照明,降低非工作时间能源浪费,不降低舒适度的同时节省电力,实际节能效率4%左右。
除了节电,园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光储充工程还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的发电收益。利用园区屋顶资源,安装光伏装机容量2023.54kWp(千瓦峰值),平均每年可提供约212万kWh绿色电能。
“经实际运行和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曹国兴说,项目节省园区3000KVA(千伏安)一次性电力增容费约100万元,光伏年发电量212万千瓦时,年发电收益158万元(90%自用,电价0.785元/KWh,10%余电上网,电价0.4153元/KWh),节电收益约每年10万元。与此同时,园区绿色能源占比从0%提高到63.2%,万元工业产值碳排放强度由建设前的0.01793吨下降到0.00736吨,下降59%。
杭州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近年来,杭州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探索试点“零碳(近零碳)园区”,开展多技术、跨领域集成场景展示,将园区、工厂配建新能源项目和开展节能改造作为评价认定零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的重要依据。
杭州市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嬿表示,临平作为杭州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高地,积极打造“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将茧SPACE产业园列入绿色场景示范应用重点,项目先后获得杭州市2024年度十大低碳应用场景、杭州临平区“两山”转化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项目提供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小微零碳园区解决方案,也为各类民营产业园区零碳建设和运营打造了可复制可落地的工程样板。(完)
【编辑:李岩】
中国工程院院院长李晓红在2021年的院士大会上指出,院士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他举例说,院士称号承载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个别院士应邀参加各种与本学术领域无关的活动,不合理站台、撑门面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院士在两个单位或多个单位受聘取酬,饱受社会诟病的“跑院士”现象屡禁不止。《我的销魂场景未删减资源》 在我看来,大多数美国民众或者说美国社会的主流观点,对于中国哲学思想是存在误解的。美国人更多的是借用孔子或其他中国哲学家的某句话,为自己的观点服务。比如,已故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AntoninScalia)就表达了美国人对中国哲学的一种普遍误解,即将其视为“签语饼里的神秘格言”。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哲学是富有说服力的论证和细致的分析。